如何正確喝中藥,提高中藥有效率?
作者:愛(ài)本草的金蟾 來(lái)源:百家號 2023-12-1 打印內容
中藥的苦味是其藥性的一種表現,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生物堿等成分。雖然大部分中藥味道苦,但也有一些中藥味道并不苦,甚至有些還帶有甜味。
對于中藥的服用,有些人可能會(huì )選擇加糖或蜂蜜來(lái)緩解苦味,但這可能會(huì )影響藥效。
因此,在服藥后短時(shí)間內,盡量避免食用糖類(lèi)。
為了提高中藥的有效率,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(diǎn):
1.服藥溫度:中藥的最佳服用溫度是 20~36℃,這個(gè)溫度既可以避免燙傷,也能減少苦味。
2.服藥方式:可以嘗試加快服藥速度,或者改變服藥的位置,以減少藥液與舌頭的接觸。
3.服藥后的口腔處理:服藥后可以用涼水漱口,再飲一些溫開(kāi)水,以減少藥液在口腔內的殘留。
4.正確的服藥方法:對于中藥湯劑,應該“溫服”,即將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,在常溫下晾至 30℃~40℃時(shí)再喝。對于丸、散類(lèi)的中成藥,應該以溫開(kāi)水送服。
5.根據藥性選擇服用方式:對于清熱解毒、解暑的中藥,可以選擇冰鎮后服用。
而對于顆粒狀的中成藥,應該用 60℃~70℃的水沖開(kāi),等水溫降至 40℃左右時(shí)再服用。
總的來(lái)說(shuō),正確的服用方式和習慣可以提高中藥的有效率,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。
上篇:
下篇: